人生刚开始的时候要多做加法,经常会结交新的朋友,吸收新的知识;但是当你到了五十岁,就会开始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。虽然人脉很重要,但是到了五十岁,你已经知道什么人值得交往,什么人不值得。
(相关资料图)
《易经》曾被认为是关于一本算命的书,但是人们发现,这本书里将人的修养修性,以及在人生不同阶段怎么处事都讲到了极致,也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。
《易经》可以用到任何地方,因为规律具有普遍性。
如果你想学习更多识人之术,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深交,可以看看《周易》。
势利眼的亲戚
世界上,不少亲戚是见利眼开,爱贪小便宜的。如果能让自己从中获得足够的收益,立马变得谄媚,放下尊严和面子去巴结对方。要是没有好处,态度简直就是迥然不同,非常冷漠。人生在世,理应保持自己的骨气。如果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,也要失去。因为尊重是双方的,既然自己都没有尊重自己,何况是他人呢?因此,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利益,而放下自己的自尊,为难自己去维持关系。
所以人在五十岁这一年龄段,应该与这些亲戚拒绝来往,减少吃苦头的机会。
虚伪的酒肉朋友
患难见真情,日久见人心。不是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,都担得起“朋友”二字。
人到中年,人际交往贵真,不贵多,真心相交的朋友才值得我们付出,而那些虚情假意的酒肉朋友还是趁早远离的好。花言巧语说的再多,再好听,也比不上雪中送炭的一次情谊。吃吃喝喝的朋友,永远只能停留在玩乐的阶段,无论他说什么,都无法成为那个值得你信赖的真朋友。富贵时,再多的阿谀奉承,都比不上一句敢说的真话,落魄时,不离不弃的温暖胜过无数讨好谄媚。人的心很小,放不下太多过路人,知己二三人,就已足够。
有发不完牢骚的人
喜欢发牢骚的人,他的眼中的世界,是灰暗的。无论是自己经历的还是看到听说的,他总能够敏感地感受到负面的东西,总是从不好的角度去发现问题,而且他的心情也会变得很差。总之,无论生活如何的变化,或变好或变好,他都觉得人性晦暗、诸事不顺。和这样的人过于接近,他情绪压抑,你也会跟着压抑,人的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。偶尔发牢骚,可以发泄情绪,本不是什么大问题。但如果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牢骚,那就是人的世界观有大问题了,遇到了,还是远离的好。
《易经》不仅仅是一本天书,《周易》中的六四卦对应了六四种人生决策的心理方法,揭示了婚姻、家庭、家庭、家庭、社会、文化等基本发展规律,教育与职场。
荣格对《易经》曾有过这样的描述:“我只是将三枚小铜板轻掷空中,然后它们掉下、滚动,最后静止不动,有时正面在上,有时反面在上。这种技巧初看似乎全无意义,但具有意义的反应却由此兴起,这种事实真是奥妙,这也是《易经》最杰出的成就”。
关键词: